您的位置: 主页 > 运作管理 >

人在职场怎样说“不”不损人品(图)

来源:

人在怎样说“不”不损人品

 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从说“是”开始的,因为一开始就说“不”,会被认为是不知深浅,后果也往往是不被欣赏,不被重用。但职场中的“小孩子”总是要长大的。说“不”,意味着一种主动的选择,意味着你有能力看清什么才是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事,并且有资格决定自己该怎么做。把握好拒绝这个度,也会让周围的人对你更尊重。

  

  有些拒绝的话总是很难说出口

  两年前,L从央企辞职,和几个人合伙开了家公司,承包一些工程项目。第一年公司效益不错,但第二年赶上整个行业的效益下滑,年底几个合伙人坐在一起数了数,每个人一年的收入和公司里雇的小助理差不多。有人建议L另谋出路。但只要说到辞职,他就一万个为难。因为公司老大对他有知遇之恩。在L看来,这种时候提出离开公司,就是忘恩负义。

  类似的状况也发生在H身上。刚毕业那会儿,H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小职员,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被曾经的合作伙伴看中,推荐到某大型央企的核心部门工作,从此事业迈入新阶段。但此后“伯乐”的讲话稿、在职博士论文、要交的报告等,都一股脑儿交给H去做……有人劝他学会拒绝,他说:“没办法拒绝,我能有今天,都是因为当初他的赏识,我不能过河拆桥。”

  分析

  从说“是”到说“不”是成长的表现

  几乎所有的职场生存指南都会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,学会说“是”是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立足的基础。尤其对新人来说,服从和妥协远比质疑和拒绝更能让你在短时间内融入一个团队,为日后进一步展示能力赢得机会。但好好先生不可能一直做下去,有的时候,我们会对现状不满意,或对别人提出来的某个要求产生本能的反感,即便表面上伪装得再好,不满和反感也会通过情绪上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,这种时候,是该果断拒绝,还是违心地勉强撑下去?

  刚刚走进办公室的年轻人就像一个柔弱的孩子,没有积累、没有经验、没有人脉。这时候最重要的,是要从环境中获得安全感,让周围的同事、上司、合作伙伴认识你、了解你、信任你。因此,你必须放弃一部分利益来完成这个融入的过程,让自己生存下来。这个时候说“不”,直接威胁到的是你的生存环境。但职场中的“小孩子”总是要长大的。自身能力的完善、安全感的提升、资源的积累和整合能力的提高,所有的一切都会让你渐渐摆脱掉最初的胆怯,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。

  成长过程中的叛逆体现在职场上,就是我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价值。职场新人阶段那种“我是来学习的”、“薪水多少没关系,积累到经验就好”的态度,逐渐会变成“我是有价值的”、“我付出劳动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”。这个时候说“不”,意味着你有能力看清什么才是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事,并且有资格决定自己该怎么做。

  我们不是鼓励人人都在职场上意气用事,而是说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,适当地说“不”,其实是自身价值的体现,也会让周围的人对你更尊重。毕竟,职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地方,拒绝和被拒绝总会不可避免地发生。

  建议

  拒绝的第一步不是找借口,而是坚定地说“不”

  那么,怎么判断一件事该接受还是该拒绝呢?这种时候需要考虑三个问题:我是否有能力接受(完成)这件事?如果接受了,我是否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不愉快?如果拒绝了,我是否能承担相应的后果?如果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之后,你内心的声音依然是说“不”,那么就果断拒绝好了。

  找借口是生活中常用的拒绝方式,既不伤面子,又解决了问题。但在职场这个讲求效率和确定性的地方,这个方法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奏效。当你对一个任务没有明确表态而只是一味强调困难的时候,有人会把精力转移到如何帮你解决实际问题上来。因此,拒绝的第一步不是找借口,而是坚定地说“不”。

  接下来的第二步,为了缓和气氛,之前准备好的那些借口就可以派上用场了,一个合理的理由会让你的拒绝看起来没有那么生硬。

  拒绝的第三步是适当的建议。你可以推荐替代人选,可以就解决方案发表简要的看法,可以给予一些鼓励,或者表示在其他方面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。这种建议和表态一方面有利于问题以一种最周全的方式得以解决,另一方面也是对被拒绝者情绪的有效安抚。

  总之,在职场上说“不”,不必强求,也不必畏惧,因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。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,即便态度再怎么决绝,语气也不能过于生硬。毕竟,山高水长,谁知道哪一天你会不会也有事要拜托别人呢。

  据《中国青年报》


【中国经理人在线-www.17jingliren.com
免责声明: 本网站资讯内容,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,属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

热点信息